近兩年國內寬帶提速,百兆光纖基本上已普及,但仍有不少用戶感受不到提速帶來的快感,究其原因,很可能是路由器性能太差。那么,路由器的主要性能指標是什么呢?
路由器的性能指標:
1.吞吐量
吞吐量是指路由器的包轉發能力。路由器的吞吐量設計兩個方面的內容:端口吞吐量和整機吞吐量。端口吞吐量是指路由器的具體一個端口的包轉發能力,而整機吞吐量是指路由器整機的包轉發能力。路由器的包轉發能力與路由器端口數量、端口速率、包長度、包類型有關。
2.背板能力
背板是路由器輸入端和輸出端之間的物理通道。傳統的路由器采用的是共享式背板的結構,高性能路由器一般是采用的是交換式結構。背板能力決定了路由器的吞吐量。
3.丟包率
丟包率是指在穩定的持續的負荷情況下,由于包轉發能力的限制而造成保丟失的概率。丟包率通常是衡量路由器超負荷工作時的性能指標之一。
4.延時與延時抖動
延時是指數據包的第一個比特進入路由器,到該幀的最后一個比特離開路由器所經歷的時間,該時間間隔標志著路由器包處理時間。延時與包長度、鏈路傳輸速率有關。延時對網絡性能影響很大。高速路由器一般要求長度為1518B的IP包的延時時間小于1ms。
延時抖動是指延時的變化量。由于數據包對延時抖動的要求不高,因此通常不把延時抖動作為衡量高速路由器的性能的主要指標,但是語音、視頻對延時抖動要求比較高。
5.突發處理能力
突發處理能力是以最小幀間隔發送數據包而不引起報丟失的最大發送速率來衡量的。
6.路由表容量
路由器是通過路由表來決定包轉發路徑的。路由器一個重要任務就是建立和維護一個和當前網絡鏈路狀態與節點狀態相適應的路由表。路由表容量指標標志著該路由器可以儲存的最多的路由表項的數量。Inertnet要求執行BGP(邊界網關協議 Border Gateway Protocol)的路由器一般儲存十萬條路由表項,而高速路由器應該至少支持25萬條路由表項,且平均每個目的地址至少提供兩條路由路徑,那么路由表容量必須滿足儲存25萬個BGP對等實體地址和50萬個IGP(內部網關協議 Interior Gateway Protocol)鄰居的網絡地址。
7.服務質量
路由器的服務質量主要表現在隊列管理機制、端口硬件隊列管理和支持QoS協議上:
隊列管理機制是指路由器的隊列調度算法和用色管理機制。隊列調度算法的排隊策略主要包括:支持公平排隊算法、支持加權公平排隊算法、虛擬輸出隊列、擁塞控制、優先級管理等方面。
端口硬件隊列管理通常是由端口硬件來實現的,每個隊列中的優先級由隊列調度算法來控制。
路由器應能支持區分服務(Differ-Serv)協議、資源預留協議(RSVP)與多標記交換協議(MPLS)。
8.網管能力
路由器的網絡管理能力表現在網絡管理員可以通過網絡管理程序和通過網絡管理協議SNMPv2等,對網絡資源進行集中的管理與操作,包括配置管理、記賬管理、性能管理、故障管理和安全管理。路由器管理能力可以管理到端口、網段、IP地址或MAC地址。
9.可靠性與可用性
路由器的可靠性與可用性表現在:設備的冗余、熱拔插組件、無故障工作時間、內部時鐘精度等方面。
總結:
購買路由器時,我們無法判斷以上指標的好壞,只能參考路由器的參數規格:
1、CPU,路由器CPU主要有博通、聯發科、瑞昱、高通、intel等品牌,各品牌都有中高低端不同定位的型號,消費者還需做一番功課;
2、內存,包括Flash和RAM,內存的容量大小對處理器的處理能力有一定影響,固件Flash差不多就行,重點看RAM,一般建議128MB以上;
3、接口,要想發揮出百兆寬帶的實力,LAN口和WAN口必須是千兆。目前市場上200元以上的路由器,都是全千兆接口;
4、散熱,路由器CPU在工作時會產生大量熱量,如果散熱不足,性能會嚴重打著,甚至出現掉速斷網。看參考網上的拆機評測,看看散熱片。有能力的也可以DIY加裝散熱風扇;
5、口碑,參考各大論壇用戶的反饋。其他還有無線速率、信號放大等,適當參考,路由器穩定性更重要。